一、如何留取检验标本 标本有时也称为样本,是检测对象。要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第一个环节都必须依赖于标本的高质量。要获得高质量的标本,除了医院检验人员或护士有责任按要求采集标本外,病人自己也应主动询问医生,积极配合,留取完好的标本。不同的标本,留取的要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殊点,因而须引起注意。
血液是最为常见的检验标本,可通过各种抽血方式而获得。可以说绝大多数化验是通过血液检查来完成的。此外,尿液、粪便、痰液、唾液等标本也是经常用到的化验标本。
其他一些标本采集起来可能有些困难,须有专业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例如脑脊液标本、骨髓标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关节腔液、胃液和十二指肠液等。一般都需要有专业医生和护士来进行操作。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在各种检验标本中采用率最高。血液是在全身封闭的血管中循环流动的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与全身各种组织、器官关系密切。血液标本能直接反映造血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而成为诊断的主要依据,还可直接或间接提供有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的许多重要信息。
血液标本采集有以下一些特点:
1.采集部位。常用的有:①毛细血管采血:又称末梢血采集。一般使用采血针,在消毒后的手指端或耳垂等部位采集血液。凡是需血量较少(通常约10滴以下)的检验用血可用此方法。过去多用于血液“常规”检验,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现多为静脉采血所替代。②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目前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多采用手臂上较易见的表浅静脉,用注射器刺穿获得较多血量,以满足各种检验项目的测定。在医生指导下病人应了解静脉采血的要求,进行适当的配合。不同采血部位获得的标本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分析和比较检验结果时,必须加以考虑。
2.血液标本的种类。主要有:①全血:血液中加抗凝剂就不会发生凝固。此标本主要用于血细胞计数等。②血浆:加有抗凝剂的全血,经过离心、分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就叫血浆。通常用于止血、血栓和少数生化项目的检验。③血清:全血不加抗凝剂,经过一定时间,血液凝固(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与凝血因子发生凝聚)后所分离的液体部分叫血清。多用于生化和免疫学检验项目的测定。④动脉血:动脉血因携带氧气,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通常用于做血液气体分析。动脉因为深藏在皮肤下面较深的部位,所以抽血难度较大。多在肘部的尺动脉、桡动脉或大腿部股动脉取血。动脉取血后一般要求静卧一段时间,稍微用力压迫抽血穿刺部位一段时间以免出血,并注意保持干净。
血液离开血管后,其代谢活动仍继续进行。部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血糖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增高;二氧化碳逸散,血液碱性增加;氯离子从细胞内向血浆转移;等等。处置不当引起的标本溶血可程度不等地干扰分析检测。
3.必须避免的血液标本。必须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合格的标本。主要有:①高脂肪血液标本:离心后的血清或血浆看上去呈乳状混浊,这是因为血中含有高浓度的脂肪物质,这种标本多为病人进食后不久所采集的。这种高脂肪血液标本可干扰许多生化物质的检验。避免高脂标本的措施很简单,只要病人在抽血前12h之内,除水之外,不吃任何其他东西,即可得“空腹”血标本。②溶血标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破坏,血浆或血清呈红色或粉红色。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许多物质,可严重干扰检验,必须防止。③防凝血标本:需要防凝血标本的检验项目所选用防凝剂种类及全血与抗凝剂的比例都不同,一定要按要求严格操作,防止由于抗凝剂种类和量不合适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
(二)抽取骨髓标本
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执行的特殊穿刺检查,穿刺前会为病人进行认真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术前会给病人注射麻药做局部麻醉,以减轻痛苦。
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进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胯骨。病人需要侧身卧床,医生会在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极少量的骨髓,这不会使病人的骨髓量有明显减少,也不会影响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标本一般需要立即做涂片处理或抗凝处理,以便进行各种化验检查。
(三)尿液标本的留取
尿液虽然是人体的排泄物,但作为标本,如想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就必须应用正确的采集方法。尿液标本采集简便而安全,应用价值相对比较高。尿液检验主要用于:①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如炎症、结石、肿瘤、肾移植后。②协助诊断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系统的疾病。③安全用药的监测:对使用了可损害肾脏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磺胺类等药物的病人进行检查。
尿液标本收集有以下一些特点:
1.容器。要干净,最好使用一次性专用的有盖塑料容器。如使用其他容器(如药瓶等),需特别注意洗净、晾干后才能使用,否则各种污染物质可干扰测定结果。
2.避免污染,不可混有粪便。女性病人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或月经血。男性病人避免混入前列腺液和精液。
3.时间。室温下,尿在30min开始分解;冰箱冷藏时,尿液在4h时开始分解。因此,尿标本应及时送检。从标本收集到检验完成所间隔的时间,夏天不应超过1h,冬天不应超过2h,以免细菌污染和各种成分改变。
4.尿液标本的种类。①晨尿:一般留取早晨第一次尿,因为此种尿液至少在膀胱中留存了8h,各种成分浓缩,常规定性分析多采用晨尿,尤其有利于尿液有形成分(包括可能存在于尿中的细菌)检出。②随机(随意)尿:即病人任何时间排尿做检验用的标本,此类标本最适合门诊、急诊病人,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尿中病理成分浓度较低,多用于一般尿液定性分析测定。③餐后2h尿:通常于午餐后2h采集。主要用于尿中尿胆原等的检验。④12h尿:要求前一天晚上8时先排尽当时的余尿后再开始留尿,收集直至第二天早晨8时之内的全部尿液。主要用于肾功能和尿中有形成分的计数。⑤24h尿:方法同12h尿。主要用于化学物质(蛋白质、糖等)定量分析检验等。⑥尿液培养标本:用清洁、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指不收集最先排出的和最后排出的尿、只留取中间排出的一部分尿液)。主要用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5.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检验,则需适当保存,否则各种物质易遭破坏。方法有:①冷藏:4℃较好,注意避免结冰,以防尿中的盐类结晶析出而干扰检验。冷藏法简便,病人易于操作。②化学法防腐:常用甲醛(俗称福尔马林):100ml尿液加0.5ml。可干扰尿糖测定和化学法的白细胞测定。甲苯(或二甲苯):较常用。100ml尿液中加1ml。不能制止尿液中已有细菌的繁殖。氯仿:防腐效果较甲苯好,可干扰尿沉渣镜检。浓盐酸:分析测定甾体激素及其衍生物或儿茶酚胺以及含氮物质时常选用。100ml尿液中加1ml,或24h尿液中加10~15ml。不同的化学防腐剂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一般由医务人员操作。
尿液标本成分如发生分解,检验结果就不能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但此种变化在早期难以发觉,尤其是病人自己。在尿标本明显腐败时,病人自己就可以从尿外观直接发现异常。例如:①尿颜色加深:由于尿中代谢物氧化还原所致。②尿浑浊度增加:表示尿中细菌繁殖或(和)结晶沉淀。③尿臭味加重:提示尿中细菌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味所致。
(四)留取粪便标本
粪便检验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验之一,标本易获得,病人一般无痛苦,但仍要注意采用正确的采集方法。
粪便标本采集,特别要注意:
1.标本量。①一般检验,至少留取大拇指样大小的粪便或半匙量稀液便。②做血吸虫毛蚴孵化,应留取全部粪便。
2.部位。关键是采集病理性粪便成分,即取含有脓、血、黏液粪便,但不能只取脓、血或黏液。若无明显脓、血、黏液粪便,则应在粪便的多个部位各取一点,再混合,以提高检出率。
3.容器。必须用干净的容器,最好用内层涂蜡的纸盒;如做细菌学检验,用灭菌封口的容器。
粪便标本采集后应尽早送检,一般不超过1h。
(五)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脑脊液标本常由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而获得。脑脊液检验适用于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瘫痪等症状的病人,或怀疑有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或后脑膜刺激症的病人。通常采集三管脑脊液,每管1~2ml。采集后1h内送检,越快越好。
(六)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
浆膜腔主要包括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正常时仅有少量液体,其作用是减少脏器活动时产生的摩擦。疾病时,可产生过多的病理性的液体,分别称为胸腔积液(俗称胸水)、腹腔积液(俗称腹水)、心包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生以无菌穿刺术获得,主要用于判断积液的性质,如区分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良性或恶性、病原体及其种类,或用于抽液减压、用药治疗等。
浆膜腔积液标本留取量多少不一,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及时检测。久置可致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病原菌被破坏或溶解。如需做生化检查,应同时采血做相应项目的血标本测定,以资对照。采集关节滑膜液前,病人应禁食6h,使血液与滑膜液之间的葡萄糖成分得以平衡。
(七)精液标本的留取
采集方法主要有:①手淫法:适用于在实验室收集。②性交中断法:易为病人接受,但标本不易收全,也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精液检查可用于:评估男性生育功能,提供不育症和疗效观察依据;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男性计划生育疗效观察;人工授精及精子库的筛选;法医学鉴定等。
精液标本采集,特别要注意:
1.标本采集时间和送检温度 必须禁欲(即无性交、手淫、遗精)4~7d后才能采集;一般在第一次采集后间隔1~2周再进行复查2~3次,方能作出正确判断。采集后,应立即保温(20~40℃,例如将容器贴身)送检,不能超过2h,否则精子的活动力会降低。
2.量 收集一次排出的全部精液送检。
3.容器 宜用玻璃试管,不宜用避孕套或塑料容器(因含滑石粉等可杀死精子)等。
(八)前列腺液的留取
前列腺液标本由医生按摩前列腺采集,做微生物培养的标本须无菌操作。由于前列腺液量少,有时可能收集不到,可隔3~5d后重复按摩采集。有生殖系统结核、急性炎症或压痛明显者禁忌按摩收集,以防炎症扩散。前列腺液标本主要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病原体检查和疗效观察,以及性病检查等。
(九)阴道分泌物的采集
由妇产科医生采集。要求:病人在标本采集前24h内不能有性交、盆浴或阴道灌洗、局部用药等(停用外用药2~3d)。标本应及时送检,特别是检查阴道滴虫,离体时间稍长,滴虫就会死亡,影响检出率。阴道分泌物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女性生殖道炎症,特别是各种阴道炎、性病,以及判断性激素水平。
(十)痰液标本的留取
痰液标本的采集看似容易,实际上要取得真正的痰液标本并非一唾而就。真正的痰液是指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物,而不包括口腔的唾液、鼻咽部的分泌物及食物等其他物质。一般用自然咳痰法,此法要求病人早晨起床后先漱口,然后再用力(从呼吸道深部)咳出1~2口痰,置于洁净容器(内壁无吸水性)内立即送检(室温下2h内,冷藏24h内)。用于特殊检验的标本收集方法如下:①细胞学检查:取上午9~10时新鲜痰液。②找结核杆菌,应留24h痰液。③取痰困难者,用特殊方法取痰或在鼻咽部直接刮取标本。痰液检验主要用于呼吸道炎症、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原虫、蠕虫等寄生虫病少见)和肺部肿瘤的诊断。
二、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在判断检验结果的异常是否确实由疾病造成之前,必须首先排除可能干扰检验结果的其他非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实验检测前,包括是否有合格的操作人员、合乎要求的标本,以及被检测者当时的生理特征和状态,即性别、年龄、运动、精神、体位、饮食和用药情况等,对这一点,病人和医生都要有足够的认识;第二个阶段是在实验检测中,包括具体的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的质量等;第三个阶段是实验检测后对结果的正确评价和解释。以下仅简述生理变异、饮食和药物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变异
许多生理因素可影响检验结果,最基本的是被检测者的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在检测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由生理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变异比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性变异往往更大。生理变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能控制的,如年龄和性别,对检验的影响是长期效应;另一类是能够加以控制的,如情绪和运动等,对检验的影响多为短期效应。
1.年龄。一般而言,检测参考值应考虑四组年龄:新生儿、儿童期到青春期、成人、老年人。有些检验项目的参考值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应分别列出各年龄段的参考值。例如: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往往相对缺氧,可刺激血细胞增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成年人。新生儿的血胆红素增高(高峰约在出生后3~5d),可发生生理性黄疸。
(2)儿童期到青春期:此阶段内,体内各种成分逐渐改变,但很少为突发性变化,如血浆蛋白质逐渐增加,至10岁时可达成人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新生儿期较高,至儿童期反而减低,进入青春期时又增高,这与此年龄期的骨骼迅速生长和性成熟有关,而青春期后,此酶的活性又迅速下降(尤其女孩变化明显)。
(3)成人期:女性从青春期至停经,男性从青春期到中年期,在此年龄阶段中,绝大多数检验的成分都相当稳定,各种检验的成人参考值常作为青年人和老年人参考值参照系统。例如,血清磷,男性20岁后明显减低,女性也减低,直至停经期;成人的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每年可增高0.02mmol/L,一直可延续至50~60岁;成人的大多数酶的活性比青春期低。
(4)老年人:由于衰老的进程,老年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功能减低。例如,造血功能减退使红细胞计数减低;血甲状旁腺激素随年龄增长而减低;血胰岛素浓度虽不受年龄影响,但对葡萄糖的反应性下降;女性在停经后,雌激素分泌能力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减低,血清中的浓度可减少70%或更多;由于肾功能减退的缘故,老年人血浆尿素浓度随年龄而增高,肌酐清除率(30~90岁)减低50%。
2.性别 男、女由于生理上的天然不同,因此不少检测项目的参考值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后。在此以前,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检验结果差异不大。男性血白蛋白、氨基酸、肌酐、尿素、钙离子、镁离子、胆固醇的浓度均高于女性。生育期的女性血清铁浓度低于男性,血浆铁蛋白可能仅为男性的1/3,这主要是女性的月经使血清铁减少。在女性月经周期中,女性激素的分泌变化更大。
3.体位、运动和环境的变化
体位、运动、精神、情绪和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实验检查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即使无任何较强的内外因素刺激,机体也因日常的活动及生物钟的影响而有一定的波动。但一般情况下变化并不显著。
(二)饮食因素
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又不同,因此进食可对多种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标本采集前的进食对检验的干扰作用更大。
1.近期进食的影响 进食不久即做血液物质的检测,可见浓度增高。如,血葡萄糖、铁、脂肪、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增高。进餐后产生的脂血症可影响许多物质的检测结果,因此许多生化项目的检测特别要求从前一天晚上8时后禁食。
2.特殊饮料和进食习惯
(1)咖啡因:存在于许多饮料中,如咖啡、茶等。饮用这些饮料,可使血液浓度、皮质醇浓度明显增高,使血皮质醇测定结果偏离;咖啡因有利尿作用,结果使尿红细胞、上皮细胞、钠、钾、钙和镁排出增多。
(2)不同的食谱:常食麦麸等可阻止肠道吸收胆固醇、甘油三酯,而食用纤维多的食物则血清载脂蛋白B和胆固醇浓度都减低。高蛋白质饮食,血浆尿素浓度成倍增高,尿中排出量也增多,血清胆固醇及血磷的浓度增高。高脂肪饮食,血总脂肪增高,而食入非饱和脂肪(如菜油、豆油)确有减低血胆固醇的作用。高淀粉饮食,血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使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白质浓度均减低。长期素食者,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总脂肪、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为荤素混合食谱者的2/3;但蛋白质浓度和酶活性与混合食谱者相比,差异却极小;长期素食者,尿液偏碱,血维生素B12接近缺乏,胆红素则较高。
(3)禁食:有些减肥者,为了减少热量摄入,常采用禁食方法,此时血糖和胰岛素减低,而胰高血糖素、血酮体可明显增高;血清中许多酶活性增高;严重者还可发生酸中毒。
(4)饮酒:饮酒产生轻度醉酒时,血葡萄糖浓度可增加20%~50%,但更常见的是发生低血糖和酮血症,乳酸、尿酸盐、甘油三酯增高;当饮酒伴脂肪餐时,此种反应更为显著,可持续12h以上。慢性酒精中毒可影响内分泌功能,使血清酶(如转氨酶)的活性增高。
(5)吸烟:吸烟对试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烟内尼古丁的作用,可刺激血肾上腺素、尿儿茶酚胺增加。
(三)药物因素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受给药途径和药物性质的左右。口服方式,作用慢但持久;注射或吸入方式,作用快、时间短。药物溶解度(脂溶度)大,则吸收率高。当检验结果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异常值,或检验结果前后明显矛盾,或与临床不符合时,应考虑是否有药物引起的干扰。例如:①用肌内注射药物方式,可刺激肌酸激酶、醛缩酶、骨骼肌乳酸脱氢酶释放入血,酶活性增高可持续数天,特别是青霉素等药物。②不同药物能引起同一种生理物质浓度的变化,如能引起肌酸激酶活性增高的药物常见的有氨苄西林、止疼药、抗生素、巴比妥酸盐、羟苄西林、氯丙嗪、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地高辛、利尿剂、利多卡因、哌替啶(度冷丁)、吗啡、吩噻嗪类、筒箭毒碱等。③一种药物能引起多种生理物质的血浓度改变,如利尿剂常引起血清钾、钠浓度减低。对临床检验有广泛影响的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如长期使用,则血清钙、磷、胆红素等浓度减低,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活性增高。高浓度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活性减低,尿胆红素试验和尿干化学尿糖试验假阴性,而使传统方法的班氏尿糖测定假阳性。口服避孕药也可影响许多试验的测定,应特别注意。
由上可见,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日间周期节律、季节等因素一般是不能随意控制的。因此,根据不同人群、时间、地点给出相应的参考值非常重要。而体位、运动、食物、药物、生活习惯(饮酒、吸烟)等一般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加以控制,以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因此,一方面医务人员应详细告诉病人如何配合检验;另一方面病人也要积极而严格地遵守医嘱,控制食物和药物等干扰因素。只有通过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