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预约挂号 图书馆 医务社会工作部 OPO办公室 行风建设 下载中心 进修
    •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医院公告
      • 医院视频
      • 法制宣传
    • 科室介绍

      • 国家级重点专科
      • 山东省临床
        重点专科
      • 山东省医药
        卫生重点专业
      • 省级特色专科
      • 临床科室
      • 医技科室
      • 实验室
    • 专家介绍

    • 科研教学+

      • 科研动态 | 院校教育  
      • 科研成果 | 继续医学教育
      • 科研机构 | 规范化培训 
    • 药事管理+

      • 伦理委员会
      • 国家药物临床
        试验机构
      • 规范化培训
    • 医疗护理

      • 医疗规范
      • 护士风采
      • 护理规范
    • 信息公开

      • 基础信息 | 领导信息
      • 资质标识 | 政策法规
      • 应急管理 | 采购信息
      • 收费信息 | 环境引导
      • 诊疗服务 | 财务信息
      • 行风与投诉 | 科普健教
      • 便民服务 | 疫情防控
      • 限制类技术与手术操作授权目录
      • 信息查询
    • 医院文化

    纪律检查

  • 纪律检查
  • ﹝纪委-文化历史﹞ 2020 | 公元前220年 秦的统一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开栏的话: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重要时间节点。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不曾遇到的复杂情况,更加需要我们回望历史,汲取智慧,坚定信念。 
        中国纪检监察报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联合推出“2020”栏目,站在2020年这个特殊历史坐标,以“20”年代为线索,寻找公元前220年至公元2020年间人类文明长河中的48个历史瞬间,讲述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分享重要发明、制度创新,体会文化现象、道德礼仪……看国运兴衰、品文明成果、悟发展规律,鉴古知今,走向未来。  
       
        关于“中国”的英译名“China”的来源,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最为学者接受的说法是,它源出于“秦”的音译。作为有力的佐证,在一、二世纪的希腊、罗马著作中,已经将当时的中国称作“Thinai”或“Sinai”。  
        在秦以前,中华文明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为什么只有秦的名字会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在当时各种文明彼此隔绝孤立的世界,远播至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回到公元前220年,一起找答案。       
        公元前220年,是秦始皇统一后的第二年。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秦王政横扫六国,结束近五个多世纪的分裂和战争,重新恢复了安定的局面。也是在这一年,秦王政面对新统一的广阔疆域,创建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奠定了中央集权模式,深刻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多年。 
        秦始皇所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由皇帝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度和文书行政体制等构成。 
    1.jpg
    秦小篆体十六字砖。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继续使用既往已有的名号,已不足以彰显自己“上古以来未尝有”的赫赫功业,遂从“三皇五帝”之中,各取一字,创立“皇帝”尊号。自此以后,“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号,沿用两千多年,而秦王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还规定了一系列礼仪与文书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等。秦帝国中央和地方均设有军队。为有效控制军权,秦用虎符发兵制,虎符剖为两半,右半在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没有皇帝命令和兵符,不能发兵。 
    2.jpg
    杜虎符:战国时期秦属地杜用来调兵遣将的凭证
        为适应统治新统一国家的需要,秦始皇对官僚机构进行了调整。在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宗正、中尉、太仆、少府、卫尉、郎中令、奉常。他们负责司法、财政、外交等各种事务。国家军政大事,通常由公卿大臣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做出裁决。与周代的世卿世禄制度不同,秦的公卿没有世袭特权,必须经过选拔、考课。公卿任职有期限,需向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置郡县。郡置郡守、郡尉、郡监。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掌监察。郡下设县,万户以上置县令,万户以下置县长,少数民族的地方设道,与县同级。同时设县尉掌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通过这套官僚机构,秦始皇确保了自己的意志可以贯穿到基层百姓。 .
    3.jpg
     秦始皇廿六年峄山石刻拓本
        将郡县制推行到关东各国,在今天看来是秦始皇最重要的创举之一,然而在始皇称帝之初,却备受争议,引发了激烈的争辩。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人上奏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他们认为燕、齐、楚三地距离秦国统治中心偏远,因此请求沿袭周分封制,将边远地区分封给诸皇子。秦始皇将王绾的奏请下发群臣讨论,上上下下得到普遍赞同。 
        赞同也并不奇怪。在秦之前,周人也是从西而东取得天下,统治中心也在西土。周人为控制东方,实行封邦建国之法,按照宗法制度,设置诸侯国来镇守。这种历史经验,深刻影响着秦朝公卿大臣的认识。他们认为,天下初定,人心不服,六国残余势力还在,中央政府又“天高皇帝远”,谁能保证不会动乱?靠得住的办法,就是仿效西周分封诸侯王。 
        唯独廷尉李斯不以为然。他驳斥道:“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李斯指出,周代分封的核心精神在于依靠血缘关系维系地方对中央的忠诚,但血缘关系随着世代推移,终将疏远,这才有了春秋战国诸侯征战不休的局面。在他看来,周代分封所提供的并非历史经验,而是历史教训。只有推行郡县制,才是天下长久安定的良策。 
        在灭六国之前,秦在本国就已普遍推行郡县制,且成效显著。此时,是听从多数大臣主张,延续周人建立的旧制度,还是坚持自己的新制度,对秦始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抉择。 
        最终,秦始皇选择了李斯的主张。他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岂不难哉!”直截了当地指出立诸侯王就是“树兵”,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安定是不相容的。于是,他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来随着疆域扩张,郡县陆续又有所调整和增设,真正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4.jpg
    秦诏版:青铜制,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
        秦中央集权的确立,还离不开文书行政体制。文书行政,是依靠公文来传递政务信息的政务运行机制。由于文书能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不会因层层下达而走样,所以是非常有效的统治工具。秦很重视文书行政。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抄有大量秦律令,其中一条讲:“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有事情必须请示时,一定要以文书的形式,不要口头请示,也不要让人代为请示。)它明确要求必须用文书来处理政务。秦律还有《行书律》,专门对文书的收发、传送作严格规定。律文规定,邮传机构接到皇帝的诏书必须立即发送,如有稽留,必受惩罚。通过文书行政,秦王朝确保了中央与地方政务信息的一体化。 
     5.jpg
    睡虎地秦墓竹简,抄有大量秦律令,其中一条:“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正是依靠官僚制、郡县制、文书行政等一系列制度,秦始皇将律法、政令推行于全国各地,同时又能及时掌握地方的治政情况和动向,强有力地控制地方,因而实现了实质性的统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由于秦只存在了十五年,这套体制的作用还没能够充分发挥就灭亡了。但它却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取法,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洵非虚语!(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代国玺) 
    医院地图关于我们

    地  址: 聊城市东昌西路67号 邮编:252000 电话:0635-5099120 医院信箱:lcsrmyywz@163.com

    急救电话:0635-8276120  聊城市人民医院投诉电话:0635-5099120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举报电话:0635-8436356
    急救转运预约电话:0635-8276120 ,0635-8276345

    Copyright 2018 聊城市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009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