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2008年,聊城市人民医院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胜利完成了防治手足口病、抗震救灾、问题奶粉婴幼儿的筛查和治疗等一个又一个的艰巨任务。
2008年,他们义不容辞地履行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奋不顾身地担当起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历史重任,用奉献和真诚,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防治手足口病:实现了医疗救治零死亡
自3月份安徽阜阳出现儿童感染手足口病例起,手足口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一时间,华夏大地陷入一片恐慌,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保障我市儿童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聊城市人民医院迅速成立了防治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制定并启动了《聊城市人民医院防治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设立了手足口病专病门诊和专病病房,对手足口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专区诊断、专区治疗。同时,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普遍掌握相关知识;在院内开设了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大课堂;深入社区、学校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发放《聊城市人民医院防治手足口病健康处方》等宣传资料;通过新闻媒体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正确了解、认识手足口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
在手足口病肆虐的那些日子里,聊城市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共同奋战。为抢救手足口病患儿,从专家、主任到普通护士,昼夜坚守在临床一线,吃住在病房,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他们知道,有些患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如果他们稍有懈怠,这些孩子就可能永远失去生命。
2008年,聊城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695人,全部被治愈出院,创造了入院患儿无一例死亡的奇迹。
抗震救灾:踊跃到灾区一线参加救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13日上午8点30分,聊城市人民医院召开院长办公会,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成立了聊城市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各科室的医护人员纷纷请缨,要求到地震灾区参加救援。
13日下午15时 医院接到省卫生厅组建医疗卫生救援队的通知,在请缨人员中精心挑选了19名医务人员,迅速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队长的医疗卫生救援队,快速筹集了价值20余万元的急救物资,随时准备出发。
5月17日下午,按省卫生厅通知要求,医院调整了医疗卫生救援队成员,派王进雪等五名医生赶赴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聊城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按上级命令准时赶到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参与伤员的抢救治疗和中转工作。医疗救援队在余震频发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尽全力抢救伤员。他们有时10多个小时,喝不上一口水;,从早上8时出发去接送病人,到晚上10时才能回到驻地,十几个小时只有两个盒饭充饥;预报有大的余震时,晚上只能露宿在野外,天亮后继续投入工作;有时,他们开着门窗,枕边放着自己用饭缸做成的“简易报警器”,和衣而睡,他们始终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展示了“聊医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
5月25日下午16时21分,救援队员王进雪和张保军正在眉山第二人民医院的5楼给一个刚做完二次截肢手术的9岁女孩杨芹查看病情,忽然整个大楼剧烈的摇晃起来,人在楼里难以站立。当时,有些病人和家属开始往外跑,小杨芹十分恐慌,不停的颤抖着。在这种情况下,王进雪、张保军两位医生,毅然选择了留在病房,二人紧紧抓住小杨芹的手,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小杨芹。慢慢的,小杨芹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震感也慢慢过去。这种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21天里,聊城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援队参与抢救重症伤员586名,其中直接抢救治疗的104名伤病员全部康复出院。另外,会诊29人次,参与转送外省重病人30余人,从机场接送病人38人、灾民200余人。
当医疗救援队一线奋勇救援的同时,聊城市人民医院组建了“爱心病房”,成立地震综合症心理咨询组, 聘请了川菜厨师,设立爱心账户,开辟绿色通道,为接收四川灾区转向山东的伤病员做好了一系列准备。
问题奶粉:每天筛查问题奶粉婴幼儿近千人次 2008年9月,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许多家长希望及时为孩子进行查体。聊城市人民医院急群众之所急,及时设立了“问题奶粉筛查门诊”,制定了工作流程,开辟了“急危重患儿绿色通道”,以便危重患儿得到及时治疗,并从小儿科、泌尿科、小儿外科、检验科、B超室等科室抽调骨干,成立了急危重患儿救治专家组。
由于前来筛查的婴幼儿数量众多,医务人员有时顾不上 吃午饭,连续10余个小时紧张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总计筛查、诊疗患儿12937例,确诊144例,有效地保障了食用问题奶粉患儿的健康。
历史再一次证明,每当灾难来临,“聊医人”总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勇担重任。他们一次又一次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汗水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