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通力协作,在体外膜肺氧合(简称:ECMO)技术的安全保障下,成功为一位心脏骤停的孕30周围产期危重患者实施了剖宫取胎手术和经尿道双J管植入术,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孕妇心脏骤停,ECMO急救命
3月27日下午,怀孕30周的刘女士被120救护车送到了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到抢救室时意识不清、抽搐,并很快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急诊科主任曲爱君立即组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抢救药物治疗,同时请产科医生会诊,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已没有胎心。病人存在严重低钠血症及低血糖,经过抢救,病人恢复了自主心律,但血压难维持,循环不稳定,因患者再次心脏骤停可能性极大,为稳定循环有行ECMO支持的指征。紧急收住急诊监护室后,患者再次出现血压心率的下降。
急诊科经过及时且充分的评估,并与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博、邹宪宝带领ECMO医护团队为刘女士顺利进行了V-A ECMO体外生命支持。随后,在ECMO保障支持下行CT检查。结合既往病史及CT检查结果,刘女士已出现严重泌尿系感染及感染性休克,肾功能受损严重,抗感染的同时,急诊科医护人员随即在ECMO管路基础上串联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病人心率及血压逐渐稳定。
28号凌晨患者出现破膜,羊水浑浊脓性,同时下腹部皮肤的红肿,感染仍在进展。28号早查房,曲爱君主任指出,患者为危重症孕产妇,胎死宫内,期间出现了呼吸心脏骤停,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刘女士存在脓毒症休克,感染部位为泌尿系感染、产道宫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虽然在经过ECMO支持和抗感染综合治疗后,心功能逐渐恢复,但是患者仍病情危重,感染源仍存在,后续治疗困难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于是曲爱君主任联系医务处,申请进行了急诊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
多学科合作,ECMO辅助下联合手术
28日上午,在医务处主持下,急诊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神经外科、CT室、药学部十余个学科针对刘女士的病情开展了多学科疑难危重病例大讨论。讨论后一致认为,刘女士目前ECMO运转支持下病情极其危重,存在死胎和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为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及保障患者安全,有终止妊娠及感染灶引流指征,可在ECMO支持下手术治疗,但出血风险及手术风险极高。
28日下午1点,医务处副主任李鹏组织急诊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再次对病例进行讨论,涉及我院首例ECMO支持下的联合手术,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做好了术前、术中、术后应对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讨论结束后,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博与副主任护师张光紧密配合,把刘女士安全转运到手术室,并术中进行ECMO及CRRT支持治疗。
在妇产科主任王晓兵主持下,在ECMO联合CRRT的支持下,主任医师于继兰、牛占杰先为刘女士进行了全麻下剖宫取胎术,取出了已经没有胎心的胎儿,清除了刘女士体内的潜在致病源,手术过程顺利出血少。随后,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江松接台进行了第二台手术,即经尿道双J管植入术,大量脓尿被引出。两台手术的顺利完成,初步解除了威胁刘女士生命的危机。
重重闯关,创造生命奇迹
手术顺利完成后,刘女士返回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继续治疗。术后刘女士的生命特征逐渐稳定,心肺功能明显恢复,经过ECMO治疗团队的综合评估,一天后撤掉了ECMO支持。历经重重疾病关口,EICU医护精心救治,患者于4月1日神志转清,4月4日脱离呼吸机拔出经口气管插管,期间中医科也为刘女士制定了术后恢复中药调理方案,康复科医生每天来病房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刘女士于4月5日转出EICU。
在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和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刘女士恢复顺利。在知道了这几天的生死经历时,刘女士说:“是聊城市人民医院这么多医护人员一同把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清醒后的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医院许许多多医护人员为了我的生命在努力,所以我也不能放弃,是他们用专业的技术和视患者如亲人的真诚救了我的命。”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四级限制类技术。它是心肺衰竭患者的有效生命支持手段,可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也被称为“终极救命神器”。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伟在今年3月聊城市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委会成立大会上强调ECMO技术代表了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急危重症综合救治水平。
这是我院首次采用ECMO支持下行联合手术救治急危重症孕产妇并取得成功。在ECMO支持下为危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由ECMO团队保驾护航,同时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协作,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又开辟了一条生命的通道。这例患者的抢救成功为我院救治需各种疑难复杂手术与操作的危重患者打开了新思路,是我院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水平上的一次新提升,也是我院在急危重症救治和多学科协作方面的一次新突破。
作者:李春艳
素材提供: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