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大概是人们在医院最普遍的感觉体验,无论是疾病或是检查,尤其是一提到做手术,那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术后一定是要疼痛的。
为了解决患者术后疼痛问题,自2011年以来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首家多学科合作疼痛服务小组APS(acute pain service,APS)。小组成员由麻醉科医生、疼痛专科护士、心理咨询师、药剂师和病房疼痛学组护士组成。
小组成立9年来,共对4万余例患实施疼痛服务管理,术后患者24小时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有80%降至10.2%,满意度由73.3%提升到98.5%。保障了术后患者的舒适安全。
在疼痛查房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患者和家属对疼痛的认知不足。一位老人,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访视,老人对术后疼痛特别恐惧,疼痛小组建议老人携带术后镇痛泵,老人又担心镇痛药物会影响刀口愈合,很是犹豫。
疼痛不及时处理,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引起情绪焦虑烦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不利。另外,患者因为疼痛不敢进行翻身、下床活动等功能锻炼,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引起肺栓塞、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经过疼痛小组工作人员耐心的解释,老人认识到合理地应用镇痛药物,不仅不会会影响刀口愈合,反而对患者的康复能起到促进作用。
老人的儿子又担心止痛药物会引起成瘾。尽管阿片类镇痛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强效镇痛药,大剂量应用会有潜在的成瘾性,但作为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疼痛小组会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案,联合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及支配手术部位的股神经阻滞,不仅会大大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也会取得更加完善的镇痛效果。一般来说,手术后3天疼痛逐渐消失,所以患者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引起成瘾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经过耐心沟通后,这位老人安心选择了疼痛管理方案,也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疼痛程度,在之后每天2次的疼痛查房中,老人配合良好,顺利完成每次的康复训练,很快康复出院。
这位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成功管理,仅仅是聊城市人民医院疼痛服务小组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一直以来,疼痛服务小组从APS的试点运行,到癌痛晚期患者的管理,以及而后全院成立疼痛护理学组,改进沟通模式,规范质控指标,一直在不断探索努力。临床发现吸烟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得出基础研究成果,并进行转化,摸索制定了尼古丁依赖患者的个体化围术期镇痛方案,也制定了“一病一品,一专科一方案”得特色管理流程。
聊城市人民医院疼痛服务小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院的现状,规范化的开展围术期疼痛治疗工作,通过疼痛评估、宣教、疼痛查房,解答患者问题,调整镇痛药物,处理一些不良反应,对不同的患者实施多模式个体化疼痛管理,从1岁小儿到百岁老人,从不同的手术类别到不同的手术方案都设置了个体化的围术期镇痛管理方案,摸索制定出一套具有创新特色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并广泛应用。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传统的中医技术同样在围术期疼痛管理中得到了创新使用。为了解决老年患者因为听力、视力下降,导致的疼痛评估困难问题,创新采用五指法疼痛评估,设计了五彩缤纷的五指模具,应用与临床。
借助日常积累的临床疼痛工作数据库,聊城市人民医院急性疼痛服务小组,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科研20余项,这些学术成果源于临床,用于临床,受益于患者,正是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使聊城市人民医院加入了国际Painout(无痛)组织,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加入该组织的地市级医院。
素材提供:刘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