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下午,聊城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正式启动,聊城市卫生健康委、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共同打造山东首个国家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这对聊城市民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启动后,在聊城区域内,实现对胸痛患者救治的“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确保胸痛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救治,实现“院前、院内、院后无缝连接”。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方唯一、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办公室副主任李春洁、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陈玉国、聊城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赵金星、聊城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汝祥、聊城市爱国卫生运动服务中心主任刘庆华、阿斯利康总监金柏、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胜军参加此次启动会。会议由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大伟主持。
聊城市胸痛中心联盟助力胸痛中心建设
启动会上,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胜军致辞中说,在市卫生健康委的主导下,由我院牵头,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一起,共同成立聊城市胸痛中心联盟及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这标志着我市区域内协同救治网络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诊疗流程使急性胸痛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规范诊疗,有效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心跳不停,生命不息。”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赵金星在启动会上说,随着胸痛中心和全市模式的启动,将会给聊城老百姓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利。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启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城市,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卫生健康系统的信息化为支撑,努力打造预防圈、救治圈、康复圈的“三圈融合”;要“三协同”,推进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协同、医院相关科室的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协同;要“三结合”,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结合,与个人的签约服务相结合,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以及全程管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三全联动”机制,以此探索符合聊城特色的胸痛诊疗模式。
随后,方唯一教授、陈玉国教授、赵金星主任、马胜军书记、金柏总监、薛玉增主任共同启动聊城市胸痛中心联盟。
宋汝祥主任为聊城市胸痛中心联盟成员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东昌府区人民医院、聊城市中心医院、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聊城光明眼科医院、东阿县人民医院)授牌。
刘庆华主任为聊城市胸痛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临清市人民医院、高唐县人民医院、阳谷县人民医院、莘县人民医院、莘县第二人民医院、冠县人民医院、冠县中心医院、茌平县人民医院)授牌。
方唯一教授、宋汝祥主任、金柏总监共同签署聊城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战略合作备忘录。随后,方唯一教授、李春洁主任、赵金星主任、宋汝祥主任、金柏总监、马胜军书记、王大伟院长共同启动聊城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大屏。
急性心梗发作后,救治时间非常的宝贵。急救一包药项目的启动,让传统的“患者等药”,变成了“药等患者”,使确诊的急性心梗患者在第一时间服上药物,随后,方唯一教授和金柏总监共同向聊城胸痛中心联盟捐赠了急救“一包药”。在启动会上,就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
一体化救治 多方携手共建市级专科医联体
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急性胸痛的突然发作,对胸痛急性发作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国际上通常采用门球时间(D-to-B)衡量医疗机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能力。目前,我国平均门球时间为112分钟,远超 90分钟的国际标准。就诊、转运、判断、启动等救治各个环节都存在延误现象;患者出院后与医院、医生联系不紧密,导致预后管理不完善,心梗复发率及重复住院率无法有效控制。
聊城市在山东省首次提出建设全市模式的胸痛中心,打破了过去一家一家医院单独建设胸痛中心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医院全部建设胸痛中心,以经过认证的市级医院胸痛中心为龙头、县级医院胸痛中心为枢纽、疾控中心为指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120急救体系全面参与的胸痛疾病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
这样一来,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可以快速地转运至市级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则为基层医院提供规范化诊疗指导,通过上下联动使各级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并通过物联网手段,可实现胸痛病人救治全流程信息(诊断、治疗以及时间点)的实时记录及互通互传(包括各级医院以及120系统),做到真正的全市覆盖、数据共享,尽可能的缩短救治时间。
入院后,通过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院内急诊与院内其他科室之间的协同服务流程,推动胸痛中心等急性病多学科(MDT)诊疗模式,最大化地优化院内、院外的救治流程,提升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缩短患者进入胸痛中心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构建基于胸痛协同救治的“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