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医学会揭晓了2015年度山东医学科技奖获奖结果,我院有14项科研成果荣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徐飞、张磊、任晓燕等主研的《新型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和张利勇、郝继恒、林凯等主研的《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扭曲及闭塞性病变》获二等奖,其他12项科研成果获三等奖,获奖层次和数量居全省医疗机构前列。
山东省医学科技奖是山东省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授奖一次,主要奖励在推动我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据了解,《新型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以研制小口径组织工程人工血管(TEBV)为核心,其研究为新型TEBV支架的制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为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解决了当前血管移植后血栓、内膜增生等造成血管狭窄、堵塞的难题,为血管移植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目前多家医院开始运用ESA修饰TEBV移植物,以此提高TEBV的生物相容性,改善了患者血管移植后血栓、内膜增生等造成的血管狭窄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6篇,国际引用总次数达26次;国家核心期刊2篇。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已达国际同类领先水平。
《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扭曲及闭塞性病变》,主要探索应用血管重建术治疗重度颈内动脉扭曲的手术指征、方式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刷新了CEA行业的4项变革创新:国内首次将CEA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并且获得大样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首次将不同的CEA术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与并发症的关系;国内首次应用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在透视下进行;首次开展颈动脉多发狭窄或者闭塞的杂交手术,总结了颈动脉扭曲的类型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情况下手术重建血流的指征以及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患者进行了随访及统计学分析。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文章52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中华系列杂志9篇,国家核心期刊29篇,著作1部。主办全国CEA会议1次,并参加了国家卫计委CEA行业标准的制定。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快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提升了科研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了多学科研究团队,立足临床联合研究重大课题。不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健全了科研设备共享机制。坚持将科研立项主要放在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上,加大对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的争创力度,提升了科研成果的档次。重视转化医学研究,推进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将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临床,促进了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王彦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