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我院派出泌尿外科、儿科、ICU、妇产科、骨科等科室的5名医生赴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帮扶工作。在彭水期间,他们帮助当地医院进行教学查房、开展高新技术项目,举办学术讲座,切实做好了 “传,帮,带”工作,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在刚到的一两天里,他们白天深入科室搞调研,沟通交流摸情况,晚上就集中到一起,总结一天的工作,制定合适的帮扶计划。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家了解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医护人员严重缺少,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在职职工301人,其中正高职称的工作人员仅1人,副高职称的工作人员16人,高技术医疗人员少且断代现象明显,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问题是当地县财政匮乏,医疗卫生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较少,知识面狭窄,导致诊疗水平低下。
医疗队的队员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针对该院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知识结构老化,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工作能力亟待提高等特点,队员们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加大对当地医务人员基础医疗知识的培训力度,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特点,帮扶队员们采取大型讲座与单独辅导相结合,临床病例讨论与教学查房相结合,专业操作演示与帮学结对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利用各自临床技术水平较高的优势,通过临床查房,把各自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与临床思维“传”授给相应科室的医生。通过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为帮扶科室的医务人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帮”助提升科室整体医疗业务水平。重点“带”好各自的“徒弟”。
在帮扶过程中,骨科刘景一医生分别做了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儿童骨骺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等专题讲座; ICU的田锁臣医生针对全院医护人员做了重症医学方面的学术讲座,300余人次医护人员接受了培训;妇产科李爱华医生针对子宫出血、内分泌失调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开展讲座,并对不同时期功血的临床表现,不同情况下功血的具体处理,以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系统讲解;儿科张勇军医生向当地医生讲述了小儿呼吸机的应用及早产儿的管理,并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泌尿外科孙瑞利医生分别做了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前列腺增生的诊治、膀胱肿瘤的治疗进展及泌尿系统各种管道的管理等讲座,受到当地医护人员的好评。
由于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高新技术项目开展相对落后,医院医疗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帮助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为当地医生进行手术演示。ICU的田锁臣医生在刚到达的第三天,就参与抢救了一位耳鼻喉科重度颌面部损伤手术拔管后第三天窒息致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及一名高空坠落致严重多发性创伤呼吸衰竭的2岁孩童,在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操作的过程中,田锁臣一边抢救,一边向当地医护人员讲解呼吸机的使用及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等,使当地医生有了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
当地泌尿外科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都相对薄弱,半年多来没有开展过一例前列腺摘除等外科手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泌尿外科的孙瑞利医生带领大家相继开展了两例前列腺摘除手术及膀胱憩室结石取石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对医生进行了现场培训;儿科的张勇军医生在儿科帮扶工作期间,遇到一例低体重危重患儿,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原因,家属曾经一度想放弃孩子的治疗,张勇军医生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家属沟通,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对患儿实施抢救,他吃住在病房,在一边治疗一边对身边的医护人员传授危重儿抢救的经验与方法,经过四天四夜的抢救,患儿转危为安,张勇军医生也受到当地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的高度赞扬。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虽然有腹腔镜,但由于技术原因,仅仅开展了几个简单的腔镜手术,妇产科的李爱华医生利用现有资源,带领科室医生在两周时间里相继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全切术等高新手术,并指导四名怀有体重偏大胎儿的孕妇进行顺利分娩;骨科刘景一医生,坚持每天查房,对复杂重症病人重点诊治。积极推广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完成了股骨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PILON骨折的微创治疗,开展了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当地骨科的技术实力。
转眼之间,15天的帮扶工作结束了,在这半个月里,医疗队克服了饮食、语言、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当地医院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传递了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理念。他们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同行的尊重。队员们一心为了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感动了当地人民。医疗队返回的当天,一位在医院住院的老大娘,坚持让儿子用轮椅推着她来到医疗队队员们的面前,激动的说:“谢谢千里之外的好医生,你们对我们的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