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要求做好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在脑科医院成功开展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重拾记忆”。同时,填补鲁西地区此项技术空白。
病例一
杨先生(化名),今年72岁。2年前,杨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不知道饿不饿、饱不饱,也不喜欢说话,不能自主大小便,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看着老人现有情况,家属也是心急如焚,遂把杨先生送到脑科医院就诊,经系统检查,结合颅脑MR情况,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病。
病例二
宋女士(化名),今年66岁。平时身体良好。6年前,宋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刚刚发生的事情就想不起来,出去遛弯常有迷路的情况发生。3年前,宋女士出现记不清家人、答非所问等症状,2年前多次出现夜间自行离家未遂,1年前出现了大小便失禁。来到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MDT密切协作 疏通带走脑内致病蛋白
为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照护和治疗,2024年,脑科医院成立由聊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脑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郭健飞牵头,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超声科、护理部在内的多学科LVA技术攻关小组,召开多学科病例讨论(MDT),并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管理、随访等各方面工作。
郝继恒主任医师、崔庆轲主任医师作为主刀医生,带领团队为两位患者先后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术中,医生在患者的颈部两侧各切一个3-4cm的小切口,在放大30倍左右的显微镜下,找到引流大脑淋巴液的颈深淋巴管(0.2—0.3㎜),找出堵塞的部位,再用比头发丝还细很多倍的缝线,将淋巴管与颈部的静脉吻合,搭建一条新的脑部淋巴引流途径,把积聚在大脑内的垃圾蛋白清除出来,改善垃圾蛋白在大脑沉积导致的痴呆等症状。
手术用时3小时,患者清醒后返回血管神经外科病房。术后第二天,两名患者语言较术前明显增加,眼神更加灵活有神,反应更加灵敏,手术效果显著。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很快,两位患者均已康复出院。
据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要经过认知功能量表评估、磁共振、PET等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等确诊,完成严格的手术耐受评估,方能进行手术。如患者患有某些严重基础疾病或不适合该手术。
迎战,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及老年前期发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报告2024》显示,2021年我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690多万例,但治疗手段极为有限,通常只能针对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进行药物治疗。
2023年,时任脑科医院院长王继跃提出开展LVA手术,造福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同年,在王继跃院长的指导下,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利勇带领郝继恒主任医师、崔庆轲主任医师、林凯主任医师等骨干查阅相关资料,前往外地交流学习。
2024年,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的成功开展,不仅为脑科医院在老年期痴呆的防控与治疗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更是我国积极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挑战、探索创新疗法的重要实践。
素材提供丨脑科医院 血管神经外科 郝继恒
撰 稿丨杨秋宜
编 辑丨杨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