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次是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戴护目镜前抹了少许碘伏,果然,几个小时下来,始终没有雾气,虽然刚戴上时,眼睛会有些刺激的感觉。
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对上班人员进行了分组,实行责任制护理,果然轻松不少。
测生命体征时,一位三人间的老奶奶体温37.4℃,接着我给她复测体温,38.2℃,立即报告医师,王军强大夫要求加强观察,嘱多饮水,再次复测体温,采血化验。
我给老奶奶倒了一杯温水,半小时后再次去房间巡视时,她正在卫生间泡脚,高兴地挥着手跟我说:“没事啦,没事啦,37度1。”
老奶奶姓刘,今年90岁,只有一个70岁的女儿,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陪在老人身边。回想起我刚来到科室的时候,每次去她病房巡视,她都是盖着被子平躺在床上,不爱说话,测体温时,我把体温表递到她手里,她会小声回应一声“谢谢”。刘奶奶右耳耳背,我们和她交流时,必须提高嗓门,她才能听得见,再加上她只会说武汉方言,这让大家之间的交流有些障碍,好在她同一个病房的两个病友,不时地作翻译,加上我来武汉之前对湖北方言做了一些功课,很快,我和这位刘奶奶渐渐熟络了起来。
我为她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时,她都紧紧盯着我,我走到哪里,她就看向哪里,有时还向我挥手或者点头示意。她的病友告诉我,刘奶奶经常在夜里默默地哭泣。我明白,她是太需要家人的陪伴了。
下班回来,我心里总不是滋味,吃饭也不香了,心里总是在牵挂着这位刘奶奶。我暗暗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她振作起来。”
我深知心理疏导和医疗救护同等重要,想要打败病魔,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强大的抵抗力。于是在手头工作都忙完的情况下,我多次去她的病房巡视,问她“吃饱了吗?”“昨晚睡得好吗?” “冷不冷?”跟她聊聊天,掖一掖被角。虽然戴着口罩,但刘奶奶的眼神里渐渐露出了笑容。
回到酒店,我找到山东省微经络研究院泽龙院长发来的手诊手治的链接和视频,认真学习推拿手法并反复练习,等到上班时再手把手的交给她,让她随时随地可以自行推拿,增强抵抗力。
我把之前在单位做健康教育宣教时的呼吸操再次运用,让她跟着我学,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肺康复,尽快痊愈。刘奶奶兴致很高,学的也快,现在她已经能自己把一整套呼吸操做下来了。
我非常欣慰,因为我见证了她从一开始的病情危重,沉默寡言,到现在的开怀大笑,乐观自信。听到她爽朗的笑声,我知道,她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每次见到我,她做的最多的一个动作是竖起大拇指,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杠”,保持时间最长的一个表情是哈哈大笑。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杠”在武汉就是“赞”的意思。
第二天,突然接到医务处指示:通知所有病人转往雷神山医院继续治疗或社区进行隔离。这意味着今天可能是我和刘奶奶最后一次见面了。在为刘奶奶收拾包裹时,我突然感觉到有人在抓我的隔离衣,回头一看,原来是刘奶奶一只手拿着橙子和鸡蛋,另一只手正在我的身上找口袋,嘴里还说着:“今天我们就要走了,你吃吧,我不吃。”一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被一股暖流浇灌了全身。她说:“我站直咯,你给我拍张照吧。”
我们在感动着患者的同时,而患者也在感动着我们。春渐暖,花渐开。希望能亲自陪伴她直到痊愈,希望她能尽快好起来,希望疫情结束,能有机会和她一起欣赏武汉的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