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刷牙时,牙刷上沾着丝丝血迹;和朋友近距离聊天,对方突然欲言又止;咬一口苹果,上面留下带血的牙印……这些常常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可能是您的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而背后隐藏的“元凶”,往往正是牙周问题。今天,小编就带您走进聊城市人民医院牙周科,揭开牙周健康的神秘面纱。
牙周病:牙齿的“隐形杀手”
牙周病,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疾病。早期症状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刚开始可能只是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轻微出血,口腔偶有异味,牙齿敏感。很多人不重视,没有及时干预。于是牙周问题逐渐恶化,牙龈变得红肿、松软,不再紧密贴合牙齿;牙槽骨也会慢慢被吸收,就像土壤被慢慢挖走,牙齿开始松动、移位,甚至最终脱落。
牙周病的成因
✦ 牙菌斑和牙结石:我们每天进食后,食物残渣会残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如果清洁不到位,便会形成牙菌斑。牙菌斑里的细菌不断产生毒素,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若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会逐渐矿化,变成牙结石。牙结石不仅会进一步刺激牙龈,还会为细菌提供“藏身之所”,加重牙周炎。
✦ 不良的刷牙习惯:刷牙是我们日常清洁口腔的主要方式,但很多人刷牙方法不对,刷牙时间太短、刷牙方式错误等不良习惯都无法有效清除牙菌斑,久而久之,就给牙周病创造了机会。
✦ 饮食习惯:高糖、高酸食物是牙周病的“帮凶”。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为口腔里的细菌提供丰富的“食物”,使其大量繁殖。而酸性食物和饮料,如柠檬、醋、可乐等,会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使牙齿变得脆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 其他因素:吸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都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让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攻击。
如何科学预防牙周病?
✅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推荐采用巴氏刷牙法。
✅ 使用牙线和冲牙器:牙刷无法深入清洁牙缝,而牙线和冲牙器可以做到。每天使用牙线,可有效去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 定期洗牙:即使我们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也难免会有一些牙结石无法自行清除。所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洗牙。
Q
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
A:有些人认为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其实这是因为洗牙前牙结石堆积在牙缝中,掩盖了牙缝的真实大小,洗牙后牙结石被清除,牙缝就显现出来了,并非洗牙导致牙缝变大。
✅ 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酸食物的摄入,少吃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D(如鱼肝油、蛋黄等)和钙质(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等)的食物。
✅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使口腔内的血液循环变差,降低牙周组织的抵抗力,还会让牙齿表面更容易附着牙菌斑和牙结石。过量饮酒则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加重牙周炎症。
✅ 定期口腔检查:每隔半年到一年,去专业的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牙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牙齿是我们享受美食、自信微笑的“忠实伙伴”,可别等到它“闹罢工”了才想起呵护。从日常预防做起,了解牙周健康知识,愿你我都能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绽放自信灿烂的笑容!
来源 | 口腔科
编辑 | 杨秋宜
审核 | 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