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年来,莘县居民王鸿飞(化名)一家被一个“魔咒”笼罩着。20年前,他的大姑姑因为大便带血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晚期,还未来得及治疗,就去世了。15年前,二姑姑遭遇了同样的不幸,而他的父亲在12年前同样发现了结直肠癌,手术切除了肛门,终身携带挂粪袋。三位亲人的遭遇,让他担心自己和兄弟姐妹是否也会被结直肠癌夺走生命,这该怎么办?
结直肠癌,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给治疗和恢复带来一定难度。“王鸿飞一家的情况也不是个例,根据统计学数据,结直肠癌有一定的遗传性。”聊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成刚说,胃肠镜检查普及让市民能够及时发现肠道内的微小病变,及时处理病变可以阻止肿瘤出现,而且微创手术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偶然“回眸”,竟发现早期癌症
“大夫,为什么我大便带血?是不是痔疮?”杨成刚的门诊上,有不少患者是因为大便带血就诊。5月14日,市民刘飞(化名)大便完后鬼使神差般地回头看了一眼,就是这一次偶然的“回眸”,让他发现自己大便发黑,恰好当天下午是杨成刚的门诊,检查发现他可能是早期结直肠癌。杨成刚说,早期结直肠癌在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往往是比较好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便血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0%左右。排便困难、粪便黏液、大便次数增加、出现排便不尽感和肠梗阻也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表现,但这些症状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胃肠不适。”杨成刚表示,结直肠癌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不少患者会将大便带血认为是痔疮导致的出血,但结直肠癌导致的出血,血液暗红、血便混合、有时伴随黏液,而痔疮引起的便血多为大便后滴或喷鲜血,便血分离、血液鲜红色。还有的患者长时间不明原因贫血,反复补铁也没有效果,也应该考虑是否存在结直肠癌。
3D腹腔镜,助力手术更精准
手术是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段。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3D腹腔镜手术早已取代传统的开放式手术。
市民吴峰(化名)就是3D腹腔镜手术的受益者。去年,他同时确诊直肠癌、胃癌,经过分析,胃肠外科团队决定切除全胃和部分肠管。如果采用开放式手术,刀口需要从胸口以下一直延伸到交耻骨联合位置,长度接近50厘米,不美观且不利于恢复。而3D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患者肚皮上开5个1厘米左右的小口,用于送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即便是进行全胃切除,也只需要一个5厘米左右的刀口,创伤较以前相比小了很多,更提高了患者恢复速度。
手术中,医师们像看3D电影一样戴上了3D眼镜,视线内的人体组织更加立体,各种缝隙、神经和血管一一暴露。医师们先切除了病变肠管,并使用吻合器将肠管的两端进行吻合。随后,医师们进行了全胃切除术,并通过切口取出了病变肠管和胃部。
“结直肠癌手术的难点在于神经功能的保留,手术越精细,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室主任杨道贵这两年又带领团队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灵活“手臂”在患者狭小的盆腔空间里游刃有余,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尤其是对于肿瘤边缘距离肛门较近的低位结直肠癌患者,能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
改变生活习惯,将癌症扼杀于苗头
经过基因检查,王鸿飞一家被确定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患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但困扰他们问题有了新的解法——他和同辈份的兄弟姐妹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这是因为90%以上的结直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而肠息肉中能够发生恶变的腺瘤占大多数,利用消化内镜,医师可以完整、清楚地查看整个结直肠情况,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切除后进行活检,这能帮助王鸿飞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父辈们的悲剧。有时,医师们也会采用肛门指检的办法,判断手指所触及肠壁有无结节、指套有无暗红色血便等,从而发现直肠病变。
王鸿飞和兄弟姐妹改变了生活习惯。因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饮食密切相关,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让肠胃蠕动越来越慢,就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出现。平时,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减少脂肪和红肉,注意饮食多样性,并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而且,积极治疗与肠道健康相关的疾病,如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市民不必对结直肠癌产生恐慌情绪,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可以达到90%。”杨成刚建议40岁以上市民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发现大便带血或大便次数、性状改变后,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综合制定治疗方案。